當隧道施工遇到巖溶危害時,可按巖溶對隧道的不同影響情況及施工條件,采取引流、跨越、加固、清除、注漿等不同措施或綜合治理。
(1)隧道通過巖溶區,應查明溶洞分布范圍和類型,巖層的完整穩定程度、填充物和地下水情況,據以確定施工方法。
(2)隧道穿過巖溶區,如巖層比較完整、穩定,溶洞已停止發育,有比較堅實的填充,且地下水量小,可采用探孔或物探等方法,探明地質情況。如有變化便于采取相應的措施。如溶洞尚在發育或穿越暗河水囊等巖溶區時,則必須探明地下水量大小、水流方向等,先要解決施工中的排水問題,一般可采用平行導坑的施工方案,以超前鉆探方法,向前掘進。當出現大量涌水、流石流泥、崩坍落石等情況時,平導可作為泄水通道,正洞堵塞時也可利用平導在前方開辟掘進工作面,不致正洞停工。
(3)巖溶地段隧道常用處理溶洞的方法,有“引、堵、越、繞”四種。
①引排水:遇到暗河或溶洞有水流時,宜排不宜堵。應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與隧道位置的關系后,用暗管、涵洞、小橋等設施渲泄水流或開鑿泄水洞將水排除洞外,或開鑿泄水洞,將水排出洞外。當巖溶水流的位置在隧道頂部或高于隧道頂部時,應在適當距離外,開鑿引水斜洞(或引水槽)將水位降低到隧底標高以下,再行引排。當隧道設有平行導坑時,可將水引入平行導坑排出。
②堵填:對已停止發育、跨徑較小,無水的溶洞,可根據其與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況,采用混凝土、漿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閉;根據地質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加深邊墻基礎。當隧道拱頂部有空溶洞時,可視溶洞的巖石破碎程度在溶洞頂部采用錨桿或錨噴網加固,必要時可考慮注漿加固并加設隧道護拱及拱頂回填進行處理。
、劭缭剑寒斔淼酪粋扔龅姜M長而較深的溶洞,可加深該側的邊墻基礎通過。隧道底部遇有較大溶洞并有流水時,可在隧道底部以下砌筑圬工支墻,支承隧道結構,并在支墻內套設涵管引排溶洞水。隧道邊墻部位遇到較大、較深的溶洞,不宜加深邊墻基礎時,可在邊墻部位或隧底以下筑拱跨過。當隧道中部及底部遇有深狹的溶洞時,可加強兩邊墻基礎,并根據情況設置橋臺架梁通過。
、芾@行施工:在巖溶區施工,個別溶洞處理耗時且困難時,可采取迂回導坑繞過溶洞,繼續進行隧道施工,并同時處理溶洞,以節省時間,加快施工進度。繞行開挖時,應防止洞壁失穩。